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614__119732.html

警告:本文內容為高度爭議的政治議題,牽動著台灣國家認同的敏感神經。若看完下列第一段話而不喜者,請勿繼續閱讀!

「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深植在中國共產黨民族主義教育下的中國人心坎。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某些定居於台灣的中國人,或許他們因歷史悲劇、文化認同或經濟取向而有這樣的看法,但表現在政治上就是認為台灣屬於中國。

這樣的言論,如追溯到三國時期、隋代的海外尋仙等紀錄,早已被許多專家或有識之士駁斥。其實,元帝國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就意味著台灣不屬於東亞大陸勢力。直到鄭成功和滿族統治的清帝國,台灣才實際劃入東亞大陸勢力的管轄。

若從明確的歷史資料,和縱觀東亞的戰略角度推論,必然會導引出此命題:「台灣是近代東亞霸權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推翻「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命題。因為自1839-42年,清帝國敗於太平洋上首見的平底鋼鐵輪船:復仇女神號之後,東亞霸權就分別是大英帝國、日本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等三國。東亞大陸的主要國家:清帝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曾是東亞的霸權了。

甚至在更早之前,東亞水域的霸主也不曾是明帝國或清帝國,除了鄭氏王朝,日本南方各藩、西班牙、荷蘭和大英帝國輪流主導了東亞水域的秩序。

台灣島這美麗婆娑之島,自近代(1492, 西方中心論)以來,東亞各個霸權國就視為客體:承載特殊目的性的島嶼。(版權聲明:下文摘自即將於2008年6月份出刊的〈臺灣的地緣戰略〉,《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除原住民族(包括今日之平埔族)外,至今統治台灣的政權多將台灣視為客體,亦即承載特殊的目的性。從荷蘭(正確名稱應為尼德蘭)與西班牙時期將台灣視為前進大明國,以及與日本暨南洋貿易轉運站;鄭成功進佔台灣為反清的根本之地,進取退守與中國抗衡。清帝國在1683年領有台灣後,朝廷就棄臺與領臺詳加討論,最後是施琅認為台灣可作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而繼續保有台灣。日本國則是將台灣作為北從樺太島(中國稱為「庫頁島」)、南至台灣島,包圍中國大陸的佈局,最根本的目的仍是作為包圍與跳板,並向南前進東南亞;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則遵從史派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 1893- 1943)的見解,自1950年韓戰爆發後即掌握台灣成為扼制亞洲地中海(Asiatic Mediterranean)的北方扼制點,進而控制海上交通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s, SLOCs)。

(一)、海洋轉運站

1557年葡萄牙人經日本與琉球群島航至台灣近海後,望見美麗的島嶼而稱之為「Iiha Formosa」,並標誌在有著經度與緯度的地圖上 。大航海時代的海圖就透露著台灣最基本的地緣特質:北方的李氏朝鮮、東北方的日本國、西方的明帝國,以及南方的呂宋、香料群島與大陸東南亞等地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都會經過台灣附近海域。

雖然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與日本等各勢力都曾意圖佔據台灣,但直到1619年於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者,因擔憂荷蘭與英國聯合艦隊的威脅,為保護與明帝國的貿易路線與馬尼拉的安危,遂重新考慮進佔台灣。隨後荷蘭因對澳門進攻失利、又攻擊金門灣敗於大明國水師,佔領澎湖後旋即與明朝簽約撤兵,最後於1624年8月登陸台江鹿耳門。之後,荷蘭人在1633年意圖迫使明朝與荷蘭簽約,獨享與明朝的貿易壟斷權,然1633年在金門料羅灣與鄭芝龍海戰失利後,遂不再強求貿易壟斷。自1624-1662年,荷蘭展開長達38年的台灣殖民事業。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對日本、荷蘭、西班牙等國最大的地緣政治意涵,乃是作為主要海洋貿易路線上的海洋轉運站。

(二)、鄭氏王朝:反清的根本之地

明永曆13年(1659),鄭成功北伐南京城失敗,最後僅剩廈門與金門兩個據點,遂尋找更具生產力的根據地。永曆15年(1661),鄭成功對諸將指出:「前年(1659)何斌所進台灣一圖,田園萬頃,沃野千里,餉稅數十萬,造船製器,吾民麟集,所優為者。近為紅夷占據,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灣,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從鄭成功的言談,可看出台灣對鄭氏而言是反清的根本之地,是軍事上安頓家眷的後方,也是軍需品的重要來源。

在此之前,荷蘭人的通譯荷斌曾上書鄭成功曰:「台灣沃野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其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取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

鄭成功面對部屬,尤其是漳、泉兩地重要將領的反對仍力排眾議進取台灣,除了當時清廷已解除大陸西南方的軍事壓力(永曆王),最主要是具有商人性格的鄭氏,了解台灣具有的特質:橫絕大海,肆通外國,且沃野千里,可足其食。顯見任何時代對台灣地緣政治的理解,都圍繞著一個主題,亦即台灣有相對於東亞大陸的安全距離,並掌控著國際貿易的主要海路。然而,台灣對鄭氏最大的目的仍是反清的根本之地。

(三)、清帝國:四省之左護

清康熙22年(1683),鄭氏東寧王國的海上部隊因在澎湖被清朝水師提督施琅擊潰而投降。之後,由大陸北方崛起的清朝欲放棄對台灣的主權。然,施琅在所著的〈恭陳台灣棄留疏〉曾言:「……竊照台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隔離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餘遙……逆孽乃一旦凜天威,懷聖德,納士歸命;此誠天以未闢之方輿,資皇上東南之保障,永絕邊海之禍患,豈人力所能致……如僅守澎湖,而棄台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界於台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是守台灣則所以固澎湖。台灣、澎湖,一守兼之。沿邊水師,汛防嚴密,各相犄角,聲氣關通,應援易及,可以寧息……蓋籌天下之形勢,必求萬全。台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 」

最後,康熙皇帝同意施琅的觀點,保留台灣作為清帝國江、浙、閩、粵東南四省之左護。這全然是軍事戰略考量,台灣的存留對清朝海疆的防守至關重大,若守住台灣等同於強化澎湖之安全,進一步保障清帝國最富庶的東南四省。也因為台灣對清帝國僅有軍事上的考量,遲至19世紀中葉方大力開墾台灣。

(或許會有人質疑大英帝國為何消失。最主要原因是受到十九世紀亞洲內奧進行長達百年「大競賽」的影響,英國協助清廷對抗太平天國,日俄戰爭時不提供俄國艦隊補給,也是這種戰略考慮下的政策。在此不與贅述。)

(四)、日本帝國:南門之鎖鑰

日本在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派兵至台灣之前,外務省所任用的顧問美國人李先得(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988)曾建議,「佔有北自樺太島南迄台灣一連串的列島,用半月形包圍中國大陸,又非持有朝鮮與滿州作為立足地時,將無法保障帝國的安全,並操縱東亞的時局。」這意味著日本國若要維繫本身的安全,必須掌控現在的第一島鏈,圍堵東亞大陸力量進入東亞海域的可能性,並在東亞大陸建立灘頭堡:朝鮮與滿州 。該建議案成為日本帝國之後70年對外擴張的基調,台灣在該建議中的角色是包圍東亞大陸的南方基地。

1894年日清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日本的前樞密顧問井上毅,呈交首相伊藤博文的意見書中強烈主張應該佔領台灣。主要內容為「日本國雖必須取得朝鮮之主權,卻不明白佔領台灣的重要性。若佔領台灣,則可以居東洋航路中樞的台灣,掌控黃海、朝鮮海、日本海等航行權。況且,台灣鄰接我國沖繩及八重山群島,若落入他國之手,則沖繩諸島的安全均受威脅。」並認為若日本不從《馬關條約》取得台灣,則台灣最終也將落入其他西洋國家之手,進而威脅日本國的南方。對日本帝國而言,台灣是南中國海的咽喉,掌控台灣就可以控制台灣的航路。隨著日本帝國的擴張,台灣最終成為「南門之鎖鑰」。

(五)、美利堅合眾國:海洋秩序

雖然美國西岸直抵東亞大陸最近的航線,是經過日本列島的北太平洋弧形航路。但由於大清國對台的放任態度,使得台灣較之日本更容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因此在1850年代,美國就曾有佔領台灣之意見。對美國而言,台灣的位置非常適合作為美國在遠東的物產中繼地。以台灣為基點,可建立對中國、日本、琉球、中南半島、高棉、暹羅、菲律賓及其他沿岸地帶之航路。且台灣可控制清國南部一帶的沿海地區,亦可牽制東海上船舶的出入。若以美國熟悉的比喻,台灣對東亞的戰略價值,就如同古巴島控制佛羅里達南部沿岸與墨西哥灣的出入口。

影響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後海洋秩序最重要的著作America’s Strategy in World Politics中,史派克曼所提出的邊緣地帶論(rimland)深刻地影響著對台灣的地緣政治觀點。位於邊緣地帶的台灣島,是亞洲地中海的北方扼制點 。然而二戰結束之初,美國的太平洋政策搖擺不定,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才確立以史派克曼的觀點佈局跨太平洋的海洋秩序 。於是台灣成為美國阻止東亞大陸勢力進入東亞海域的第一道防線,最明顯的做法就是將台灣納入以美國為首的自由貿易圈,與產業分工體系,並要求台灣政權逐步實施民主制度與自由化,甚至在前蘇聯崩潰後軍售台灣先進武器,形塑強調自由與繁榮的海洋同盟。

透過上述的歷史與戰略論述,得以了解「台灣是近代東亞霸權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今日,台灣與北方的韓國仍是美國太平洋秩序(韓戰體系)的最前緣,美國將基地撤退到台灣東南方2,000公里遠的關島也沒太大意義,這只是要台、韓、日等國負起更大的安全責任,在現代軍事科技的協助下,當代2,000公里的距離,遠比1950年代的200公里為近。

台灣,夾在東亞大陸與東亞海洋的第一線,亞洲地中海的北方扼制點,自近代以來,就是東亞霸權極力追逐的標的物。縱觀歷史演變,目前台灣仍難逃這種命運,將來只會捲入新一波的東亞衝突之中。

身在衝突發火點的台灣人民,該如何自處?首先要認清「台灣是近代東亞霸權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非「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近代東亞霸權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為「台灣議題」首部曲,依據筆者的規劃與撰寫進度,未來至少有三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