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viewtopic.php?p=684292#684292

The man who swam to China floats to the top of global banking
游泳到中國者,如今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者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Heather Stewart, July 27 2008

說明:年紀稍長的台灣人都記得林毅夫,享受經濟發展的中國人也記得林毅夫,如今任職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會讓更多人記得。先放下個人的論點,讓我們來看看林毅夫在專訪時談了些什麼。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林毅夫,圖片取自中國官方新華網。

《觀察家報》經濟編輯希瑟‧史都華:世界銀行新任首席經濟學者賈斯汀(林毅夫,下同)相信,他的國家是對抗貧窮的模範。

隨著次級房貸風暴席捲近一年仍未結束,富裕國家對抗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將對抗貧窮擠出優先清單。世界銀行新任首席經濟學者林毅夫,在艱困的時刻,接手這說服政府與大眾記得對開發中國家任務的職務。

和藹可親與謙卑的林毅夫,是首次來自開發中國家接任該職者。他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為經濟學教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中國快速經濟發展的關鍵智庫。

經濟學家少以強健體魄出名,但林毅夫是戲劇性地泅水2,000公尺到中國尋求自由。他在台灣出生與成長,但1979年在金門服役時,他叛逃(defect)到剛開啟對外大門的共產中國。

被中國接納後,林毅夫取得北京大學經濟碩士學位,赴美(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成歸國後,展開學術生涯。他寫過16本書,包括被譯成七種語言的《中國奇蹟》。

最近數十年內,中國是經濟最成功的故事之一,從落後狀態一躍為巨大的貿易強權;但林毅夫對提供其它開發中國家藥方乃藉慎恐懼:「我沒有一系列解答辦法能帶到世界銀行,或者透過世界銀行帶到其它國家。我喜歡聆聽。」

但他確實建議其它國家,複製北京一心一意追求經濟的過程,可能會有助益:「若深入研究中國30年來的經驗,有幾件事可學。首要的是承諾改革,和高度務實的途徑:限制與機會在哪?」

他引述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快速轉向市場經濟袖鄧小平所言,「改革就如同摸著石頭過河」。林毅夫說,「首先,你必須清楚你想要過河。」

伴隨著廣泛失業的經濟騷動時刻,林毅夫接受難以維繫大眾支持全球化的說法,但表示政府必須協助而非改變(全球化的)方向。「政府與公民社會有協助民眾的義務,如提供職業訓練或就業媒合;但不需要停止這類全球化的進程。」

若大不列顛要求停止工業革命帶來的快速經濟與社會變遷,會怎樣呢?「想像進程被終止,英國可能比今日多數非洲國家貧窮。」

曾服務世界銀行的普林斯頓教授安古斯‧迪頓(Angus Deaton),在幾近咒罵的報告批判世界銀行的經濟研究,指控其不夠精確和平衡,並疏於關注外在世界的學術辯論。

林毅夫想要改變,力促團隊與世界銀行運作的各國專家創立聯合團隊。「這有兩個目的:更能了解那些國家的機會與限制,作為開發中國家能力建立的重要步驟,讓他們擁有自己政策的所有權。他們需要擁有在地能力來提出解答,這將是雙贏局面。」

林毅夫的前任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他曾嚴厲批判世界銀行的角色;儘管林毅夫的共產中國背景,他似乎不願撼動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等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林毅夫在1980年代取得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芝加哥大學是右派理論家海耶克(Friedrich Hayek, 1899-1992)與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的家,也是自由放任經濟學的著名溫床。

林毅夫不願直言他是否共享母校的正典。「我所學的是觀察世界的途徑,當我回到中國後是非常有用的。當然有新的現象而需要新的解釋。」

就職幾週前,他已經習得華盛頓資本家的行話,閒聊到如何成為「助於發展的知識銀行」,和經濟學家必須考慮到「國情各異的議題」。

但林毅夫在某些問題上,較願意採取強硬的立場。文化大革命災難的集體生產後,農業改革是中國經濟復興的主要支柱。農業曾經是林毅夫數十年研究的主題,他主張糧食生產部門應該是許多貧困國家的長處,卻因富裕國家的(農業)補貼而窒息。

「長期而言,藉由投資科技與增加生產力,對改善農業是重要的。但大問題是如何去除已開發國家的補貼和出口,這壓低售價,並摧毀開發中國家農民投資農業的誘因。」

當糧食價格創歷史新高,他希望美國與歐盟能被說服而取消上述補貼,這或許將在本週日內瓦的杜哈貿易回合被討論。「但要長期進程才能處理好」。

世界銀行的角色日益模糊,社會運動者注意到世界銀行日漸關切全球暖化,將減弱對抗貧窮和資助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包括英國等政府斥資數十億在反氣候變遷,但世界銀行上週的一份獨立報告,質疑多數環境支出的有效性。

林毅夫堅持處理貧窮,也要同時對抗氣候變遷。「農業所得對氣候極度敏感。窮困農人首當其衝,幾乎沒有保護自己的手段。處理氣候變遷,是降低貧窮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有可利用的新科技,若我們讓窮人負擔得起,他們能跳躍成長(leapfrog)。他們不必然依照發展……污染……與清除(的路徑)。」

林毅夫也忽略批判中國增加在非洲投資的聲浪。北京已與一系列問題政權簽署合約、購買天然資源,但他表示與非洲最重要的連結是提供經濟成功的例子。他說,「中國作為模範,展現從危急處境轉變到非常有希望、有活力國家的可能性。這類的模範非常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