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blog/blog_614__124547.html

翻譯對台灣而言是件大事情!翻譯是件攸關台灣思想發展與未來走向的大事情!

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閱讀「經典」是件困難的事情(此處經典可指經典的任何譯本),特別是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要讀懂漢譯版的經典,本來就需要某種程度以上的學術基礎;而讀懂原文版的經典,則要學術基礎與語文能力兩者兼備。

但是,台灣的學術界似乎不流行「回歸經典」,甚至也不流行閱讀翻譯版的「回歸經典」;相反的,台灣偏好閱讀已被加工後的「經典統整」,或者是簡要的圖表與說明。但我相信閱讀經典或是經典的翻譯版會是更佳的選擇,如此方能順著原作品的邏輯思考,以理解作者思想發展的脈絡。

台灣國科會理解經典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基礎性,因而有「經典譯注」計畫,與學者、出版社等合作,譯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與此同時,國立編譯館也進行相關的編譯工作。這都有助於台灣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實踐的轉型。

然而,在這些「經典譯注」之外呢?

台灣政府、學術與社會一定能多做點什麼!例如透過具有特定目的的計畫性翻譯:「經典譯叢」、「未來趨勢譯叢」、「國家建構譯叢」等,有系統地傳播某些被選定的思潮。舉例而言,台灣在未來十年會面對越來越龐大的「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暨家庭變遷,自1980年代以來就有不少類似的國際性研究,那麼應該要將這些成果,透過台灣人民熟知的文字傳遞,提早預告新的社會時代來臨。

若要深化台灣社會對差異、階級、邊緣等面向的關懷,就必須有計畫的選擇新馬克斯理論或是批判理論等左派學說,結合相關學者的在地化研究,統整一系列的經典譯叢與台灣社會議題等。當然,這部份已經有相當的成果。問題是,台灣社會不能僅汲汲營營於理性人或經濟人,應當有更多對人性的關懷、對實踐的執著與對解放的實現。這意味著國家力量必須介入學術(國家有權審核學術經費與研究費用,不正是介入嗎?),透過「看得見的手」引導台灣社會的發展。

換言之,僅有「經典譯注」是不足的。國家機關應當有所作為,透過「經典譯叢」與「XX譯叢」,一方面計畫性地將批判思想融入台灣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則預告未來趨勢的發展,提前管理危機,而非是處理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