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blog/blog_614__125242.html

歐洲地中海(The European Mediterranean)


1. 地理與國家

地中海東西約4,000公里,南北最寬約1,800公里,面積251.6萬平方公里。地中海西側的大西洋開口為21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東北由達達尼爾海峽與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連接,東南方則透過人工開鑿的蘇伊士運河經紅海直抵印度洋。

地中海分隔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地中海區域是個盆地由北方阿爾卑斯山、東方小亞細亞、南方撒哈拉沙漠與西方直布羅陀海峽所環繞。

依照順時針排列,地中海區域的主要國家有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敘利亞、埃及與利比亞。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地中海區域,國別圖

2. 農業與礦產

就農業條件而言,除了沙漠,罕有肥沃的平原,僅有少數的低地。自西向東排列的主要農業區,有法國東南的奧德河谷、隆河河谷到里昂灣;義大利的伊松佐河谷到亞得里亞海;馬其頓與希臘的瓦爾達河谷到愛琴海;然而,前述河谷平原缺乏大規模的灌溉河道,僅有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和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提供集約耕種的渠道。

地中海區域的氣候適宜生產棉花、甜菜糖、柑橘類和橄欖油,不過耕種面積限制其成為糧食供應區的可能性。

伊比利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與北非的亞特拉斯山脈,可開採不少礦物,但缺乏大型的煤礦與鐵礦,因此阻礙大型工業帶的發展。包括亞洲的地中海沿岸與非洲東北部的近東區域擁有豐富的油藏。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地中海區域,地形圖

3. 西方文明搖籃

地中海區域被視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沿著海岸興起不少偉大的古老國度,包括腓尼基、雅典、迦太基等海權,斯巴達、馬其頓、羅馬等陸權。不過,現代戰爭的基礎是高度的工業化,而地中海國家在此種鬥爭中不具有適當的戰爭潛能。換言之,歐洲地理大探險的跨航遠洋以降,歐洲政治的重心會從地中海盆地漸次移轉到阿爾卑斯山北麓,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4. 戰略意義

地中海的戰略意義有二:石油與交通線。石油分布在近東的敘利亞、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等國。

環裏海和高加索山的中亞諸國蘊藏豐富的石油,但從石油產地運輸到西方世界,最佳的路線是經過高加索山、土耳其等設置管線,在黑海或地中海沿岸港口裝船。這意味著裏海的石油與地中海關係密切。

地中海的運輸功能有二:其一、提供歐洲與非洲大陸的海上運輸;其二、連結大西洋和印度洋,早期是透過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陸路運輸,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船艦可省卻繞經好望角的航程,縮短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運線距離。

地中海的運輸功能,曾引發腓尼基和希臘爭奪地中海海上商業貿易主導權的征戰,最終希臘擊敗腓尼基而贏得巨額的貿易利潤;波斯王大流士意圖擊潰希臘城邦聯盟,重要因素是取得東地中海的商業利潤,電影《三百壯士》由其中一段歷史改編;迦太基與羅馬的戰爭更是耳熟能詳,通商王國雖因漢尼拔中興,最終卻戰敗、首都被焚毀,還灑上鹽使其寸草不生;伊斯蘭文明的地中海擴張和十字軍東征,某種程度是基於貿易利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海權城邦,如威尼斯、熱那亞等,不斷與伊斯蘭文明征戰,意圖打破被阿拉伯人壟斷的遠洋貿易。

直到近代,地中海的運輸功能仍有高度的戰略價值。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壓垮搖搖欲墬的大英帝國,但其仍堅持掌控直布羅陀海峽,遏制地中海的大西洋出口。蘇伊士運河是英國與印度航線的中心。

-----我是原典的分隔線-----

以下是修伯特翻譯自某地緣政治學者的原典,知道是誰的作品嗎?

「非洲由地中海與歐洲隔開。這盆地被許多山脈直抵海濱的沿岸地區所環繞。地中海區域除了沙漠,罕有肥沃平原與某些低地。奧德河谷與隆河河谷到里昂灣;伊松佐河谷到亞得里亞海;瓦爾達河谷到愛琴海;但是,波河和尼羅河是供應寬廣平原集約耕種的、僅有的灌溉河道。氣候讓地中海區域適宜生產棉花、糖、柑橘類和重要蔬菜油來源的橄欖油,然而該區域成為糧食供應區的可能性,無疑是有限的。西班牙、義大利、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與亞特拉斯山脈都蘊藏礦物脈床,儘管近東地區生產石油,但缺乏煤鐵則阻礙任何巨型工業的發展。

地中海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沿著海岸興起一些偉大的古老國度,陸權與海權兼有。然而,今日的戰爭僅能在強大工業化的基礎下進行,地中海在此種鬥爭中不具有適當的戰爭潛能。因此,歐洲政治從地中海盆地轉移到阿爾卑斯山北麓,一點都不令人意外。這種趨勢自跨洋遠航開始發展就不曾逆轉。除了石油,儘管地中海就戰爭潛能而言是不重要的,卻維持重要運輸區的戰略意義,提供歐洲和非洲大陸的海上運輸,早期因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陸路運輸,之後因蘇伊士運河之故,也是大西洋直達印度洋的航線。腓尼基和希臘、希臘和波斯、迦太基和羅馬、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海權城邦和土耳其與阿拉伯人之間,都曾因控制這些航線而爆發大戰。航線和控制航線遏制點的爭奪持續到今日,不僅發生在北方海濱的新國家之間,也與遙遠的海權國大英帝國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