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756859#756859

Taiwan, China Negotiating a Landmark Free-Trade Agreement
台灣、中國正協商歷史性的自由貿易協議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Ariana Eunjung Cha, February 21, 2009; Page A09

說明:Washington PostTaipei Times刊出馬英九專訪與希拉蕊訪問北京時,同步發表「CECA」與統一關聯性的文章(修伯特比較想用併吞,但尊重外電原文),作為來自華盛頓的關切暨警告。

報紙與文章不同之處在於,報紙的內容呈現「倒三角形」,通常第一段或第二段就是結論,其後段落補充說明結論的依據,剩下的段落則是其它補述或相關的內容。這則外電非常明確地表示「象徵長期敵人邁向統一可能性的重要一步」,直接點出CECA的統一意涵。

甚至內文排列的方式為:1. 中國人說了什麼,2. 台灣人跟著說了什麼!

例如:
1.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說了什麼;
2. 「台灣總統馬英九」說了什麼;
3. 其它台灣人怎麼反對,如林向愷和洪財隆。

又例如:
1.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孫昇亮」說了什麼;
2.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跟著說,「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謝俊雄」繼續說。

連Washington Post的記者都用這種編排方式,這種隱喻還不明顯嗎!台灣該走向何方,有賴於全體台灣人的智慧與決定!而智慧則來自明亮的雙眸,決策有賴於審慎的明辯,想好了嗎?智慧與勇氣雙全的台灣人!


【北京】台灣和中國正協商廣泛的自由貿易協議,這象徵長期敵人邁向統一可能性的重要一步。

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將與允許商品、勞務與資本自由地流通台灣海峽,而中國大陸和民主自的島嶼的經濟日益互賴。儘管台灣的團體試圖降低此經濟協議的政治意涵,中國的團體已經高談闊論台海的終極統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表示,該協議是敵國之間逐步緩和關係的重要里程碑。他說,「這是邁向全面性海峽經濟整合的起點,也是步入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譯註:廈門大學擁有中國首創的台灣研究中心,並與台灣政界和學界有密切的交流,李非所言能不被重視嗎?

當1949年國民黨逃離共產黨接管後,台灣與中國分立。中國堅持台灣永遠是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台灣已經維持自治的民主。

根據1979年《台灣關係法》,美國保證若中國發動攻擊時將防禦台灣,但承諾的性質是含糊不清的。美國對台的軍售長期激怒中國,同時中國對台部署超過1千枚飛彈。分析師密切注意中國飛彈計畫的聲明與演習,這是消除緊張的真實指標。

台灣總統馬英九以改善對中國關係的基礎上就任,他背叛前任總統陳水扁,後者是強烈的台獨支持者,習慣性激怒中國和惹惱美國。

馬英九立刻履行競選承諾:展開定期的台海間客運直航、通航與通郵,也承諾每半年與中國進行更高層級的會談。儘管眾多台灣商業與工業團體熱切支持馬英九的政策,卻引起反對黨和某些學者的熱烈的批判。

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授林向愷表示儘管名稱為CECA,但協議可能等同於「事實上的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將該協議描寫成為「深化台灣依賴中國的帶刺玫瑰(rose with thorns)」。

在星期五(2/20)《台北時報》(Taipei Times)刊出的訪問中,馬英九似乎暗示該協議是必然的,但回應是否簽署將等同於承認台灣隸屬中國時,他猶豫而不正面回應。
譯註:例如接受民視專訪談論貓纜的政治責任時,馬英九不正面回應,只說他沒有貪污,其它是專業問題。下一段的回應也是如此。

馬英九說,「至於國際社會將如何理解該議題,這就根據不同國家採取的立場。某些國家和我們立場一致,當簽署協議後,我們的盟友不會讓為台灣是共產中國的一部分。」

在記者追問下,馬英九回說:「我們將以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較少關於政治和意識形態。迄今,我們並未見到任何共產中國迫使台灣做我們不能接受事情的企圖,若他們如此做,我們將不會接受。」
譯註:政治人物解決經濟議題,絕對是用政治手段,更遑論不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

儘管馬英九和其它官員最近的言論,似乎是該協議已經完成;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發言人徐存芳接受電話訪問時,顯得較為謹慎。

徐存芳說,「很難講何時會有結果。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反對聲浪。既然台灣是個民主與自由的國度,在人民達成共識之前,政府不能繼續推動。」

儘管台灣與中國存在政治敵意,雙邊的經濟在過去數年越來越緊密結合,直到最近台灣多數投資仍流向中國。台灣商人在中國製造業中心擁有大量的工廠。馬英九鬆綁規範前,人們有時被迫以複雜的方式管理台海對岸的商業。舉例而言,旅客無法從上海直飛台北,若直飛耗時約1小時多;相反地,旅客必須在香港轉機而花費雙倍時間。

2008年第4季經濟較去年同期創歷史紀錄收縮8.36%的台灣經濟正衰退,馬英九政府希望來自中國的投資有助於提振經濟。此外,隨著中國2010年和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起動自由貿易協議,台灣處在不能被排除的壓力下。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孫昇亮表示,「台灣需要中國的協助,若CECA能簽署,帶給台灣的利益遠大於中國。」
譯註:若孫亮昇所言為真,為什麼中國願意做帶給台灣利益遠大於自己國家的事情?若台灣官員表示,所為之事帶給日本的利益遠高過台灣,我們會做何感想?

台灣貿易團體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說,若台灣不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我們將會被邊緣化」。儘管台灣和中國近年來調降雙邊出口的許多差別對待關稅,工業團體相信徹底去除這類障礙將是雙邊的最大利益,特別是中國已經與台灣的亞洲鄰邦和競爭者簽署類似的協議。

蔡練生表示,「當其它國家同意極低或零關稅,我們無法以較高關稅與之競爭。台灣的出口將受到嚴重傷害,而外國資本對投資台灣將較不感到興趣。」

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謝俊雄指出,當前台灣半數石油化學製品銷往中國。中國對台灣石化製品課6.5%的關稅,對韓國則是6%。但韓國關稅即將消除,讓台灣公司處於不利地位。

謝俊雄表示,「越快越好,我們呈緊急信給政府促使他們快點行動。我們的需求相當簡單:相較於其它國家,我們當前的待遇是不平等的。我們需要平等的對待。若台灣仍保持現狀,我們半數的製品很快將賣不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