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760616#760616

A muted call from China to Taiwan
中國對台的柔和呼喚
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Keith Bradsher, March 5, 2009

說明:溫家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演說,僅在倒數第二段提及台灣議題,其餘幾乎都是挽救中國衰退的經濟議題。

基本上,溫家寶刻意忽略胡錦濤曾提及的「台海兩岸(國)軍事對話」,而是著重在簽訂所謂的CECA(ECFA),和一個中國原則之上的台北外交空間。而《國際先鋒論壇報》記者Keith Bradsher也著墨於「軍事議題」和「經濟議題」。

馬英九的外交休兵與只看經貿的中國政策,已經造成不少「台灣願意接受一個中國或是邁向終極統一(併吞)」的國際解讀,但有個非常重要且棘手的議題:軍事對話和溝通,因為這不僅牽涉到北京和台北,更牽涉到東京與華盛頓。另外,中國內部對這方面的看法仍然紛歧,這或許是溫家寶刻意忽略胡錦濤這議題的主因。(目前尚未有更多訊息傳出)

總體而言,馬英九的中國政策,換得中國的軟性回應。但台海兩國關係不可能僅停留在經貿,接下來的「高階政治」呢?正如同文中何漢理所言,「必須認真面對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挑戰」,而這將會激起台灣人民更嚴重的意見對立。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星期四,中國武警淨空人民大會堂前的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年度會議。(Elizabeth Dalziel/The Associated Press)

【香港】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四(3/5)再次呼籲與台灣更緊密的政治暨經濟關係。但他幾乎沒有提到任何解決兩岸最棘手差異的詳細說明,明顯忽略國家主席胡錦濤先前強化軍事議題溝通的建議。

在北京全國人民大會年度會議的開募演說,溫家寶明確地表達中國領導階層支持一系列的經濟措施,北京和台北的磋商人員已試圖達成共識,這包括台海銀行暨金融服務的逐步整合,起草最終可能成為自由貿易協定基礎的「經濟合作的綜合性協議」。
譯註:看來ECFA已經排入北京對台的既定政策時間表。

但溫家寶也呼籲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公平和合理的安排」,正式停止對台灣的敵意,但沒有說明是如何完成上述棘手目標的任何細節。他避免提到任何軍事信心建立措施,例如人民解放軍與台灣軍隊可能的熱線,即使胡錦濤和馬英九都在最近幾個月對此表達一些興趣。

台灣官員表示,他們滿意目前聚焦在經濟議題。
譯註:「滿意」這詞聽來格外刺耳。

溫家寶對台伸出少許的橄欖枝,是在演講即將結束傳遞的些微驚奇。儘管許多投資者預期溫家寶宣佈擴大的、新的政府支出計畫來刺激衰退的中國經濟,星期三(3/4)中國股市揚升6.1%,溫家寶選擇再次重申現有的政策,與今年8%成長率的目標。
譯註:溫家寶在演說最末段才提及台灣,且內容頗短。

溫家寶再次將5,850億美元政府當前的刺激計畫歸類為投資,似乎暗示最近宣佈近1,000億的減稅,和其它措施很可能是排除在刺激計畫之中。

回應溫家寶的演說:事前推測他可能倍增或三倍增現有的刺激方案,星期四上海股票僅上漲1.1%,而香港股票下跌1%。欠缺細節導致其它主要亞洲股市和歐洲交易下跌。相反地,台灣透過台北股市上漲2.1%回應溫家寶更緊密海峽經濟關係的建議。除河內股市外,星期四台北股市的漲幅勝過其它亞洲股市。
譯註:或許可參考'China Promises Growth, World Markets Rise'這篇文章,雖然標題認為中國承諾經濟刺激方案,且左派媒體普遍認同,但是中間或中間偏右的報紙卻不那麼想。

溫家寶明白贊同更緊密的經濟關係,有助於加速比預期來得慢的對話。台灣的批評者認為,中國不願意做出任何讓步,但台灣官員讓自己被眾多台灣人民對更緊密台海關係的懷疑所束縛。

溫家寶演說的最大驚奇是,他明顯忽略任何與台灣的軍事合作。胡錦濤在12月31日對台年度政策演說建議,「適當之際雙方應致力軍事議題的接觸和溝通,並討論建立軍事安全的信任機制」。

軍事分析家暗示,人民解放軍今年初沒有改善對台關係的興趣,特別是準備對台的可能衝突是軍事預算和訓練的核心。當馬英九2月接受訪問時被問到,他是否對中國安全部隊幾乎不熱衷信心建立措施感到失望,馬英九立刻回應「胡錦濤在12月31日已明確贊成安全合作和信心建立措施」。

但星期四溫家寶的演說僅包含籠統的聲明,「我們願意通過協商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討兩岸政治軍事問題,為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創造條件」。馬英九排除可預見未來的和平協議,或者是結束正式敵對狀態的對話計畫。台海自1949年蔣介石的國民黨武力在中國內戰敗給毛澤東的共產黨,並撤退到台灣後就開啟敵對狀態。

溫家寶說政治對話將必須以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基礎,但並未暗示該原則應該如何被詮釋:這是長期的障礙。

目前在香港放公休假、專攻中國與台灣議題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何漢理(Harry Harding)表示,隨著對話持續進行,一個中國原則的偷天換日(finessing)定義將會越來越難。

對台灣而言更敏感的議題之一,是有關承認台北而非北京外交關係的國家日益減少。目前僅23個國家:太平洋、中美洲和非洲仰賴台灣外交援助的小國家,外加羅馬教廷。

馬英九2008年5月以標榜與北京更緊密關係為就任基礎後,沒有更多國家轉變承認台北的外交關係。但星期四溫家寶並未對台灣保證,北京將不會試圖說服更多國家轉向(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