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blog/blog_614__126425.html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3月6日投書《華盛頓郵報》,表示由美國和中國組成的G2(兩國集團)必須共同合作,作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亦即「沒有強大的G2,G20將會令人失望」。台灣也有媒體配合營造G2,甚至認為應該只剩下G1──中國。

刻意忽略中國經濟的嚴酷考驗和社會動盪潛藏的危機、不斷放大G2或G1的光鮮外表的論述,果真沒有疑問嗎?或者這根本是北京面對內部動盪,或者是提高談判籌碼的策略呢?其實,從G2會談過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美國和中國目前仍是全球的經濟火車頭。東亞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即使是中國,仍需要美國市場的消費;而且,中國龐大的外匯存底和銀行資產,使得主要經濟體和大型企業無不希冀其能購買債券。從這點來看,美中兩國G2確有其重要性。身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三月中提醒華盛頓要能保護她的投資;隨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認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有著內在缺陷,必須逐步落實「超主權儲備貨幣」的主張。接連的事件,讓G20的焦點落在美國和中國,似乎忘記歐盟和其它新興經濟體。

然而,歐巴馬和胡錦濤會談並未提及美元的地位,或是中國持有美國債券的安全議題,只剩空泛的戰略經濟對話。若溫家寶和周小川在會前的施壓是談判籌碼,那麼胡錦濤應會趁機向歐巴馬提出更多主張,落實國際經濟結構以及中國經濟安全議題,以符合外界的期待。不過在會後,反倒是中國承諾購買400億美元的債券,並未見到對國際貨幣組織(IMF)的改革方案。更與經濟議題無關的是,中國在會後重談對台灣以及圖博(西藏)的主權,完全沒有會前的「G2或G1」的風範。

換句話說,G2或G1根本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禁讓人懷疑北京另有目的。或許,最可能的因素是中國要掩飾內部的經濟和社會弱點,不願承認擁有2兆外匯存底的泱泱大國已經陷入危機。簡言之,北京的作法類似「空城計」和「虛張聲勢」。當然,擁有高額外匯存底和銀行資金的中國,承受全球經濟危機的能力確實執牛耳,不過,隱藏在漂亮數字後的社會緊繃情勢,更值得我們留意。從去年至今,中國經濟血液的貿易幾近暴跌,導致數千萬來自鄉村的勞工失業,連帶而來的是數以萬計的社會抗議和動盪。北京近7千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能否帶動中國的內需市場,亦或是曇花一現的擴大建設,至今尚無定論;但從北京上個月宣佈加碼刺激方案的作法來看,透露出中國自身亦體會到今年經濟成長「保八」將面臨嚴酷的挑戰。

G2或G1究竟名符其實或是虛張聲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