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781148#781148

Pricey oil and the world economy, Hope and anxiety
高油價與全球經濟:希望與焦慮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com
Jun 1st 2009

說明:油價繼續攀高,這意味著什麼?有些學者認為油價上漲暗示著經濟復甦,但有些學者也認為油價上漲將抑制全球的經濟復甦。

油價漲與不漲,都是惱人的事情。舉例來說,當人民每週五聽到油價又繼續漲時,總是會怨嘆幾聲,因此馬政府就拋出若台灣中油油價(95無鉛)超過每公升30元,將會凍漲的政策風向球;然而,油價太低或是凍漲,導致石油部門的虧損又是全民買單,等同拿中下階層的錢補貼上層階級。總之,油價這議題很敏感,卻又不得不面對。

同樣的,無論貧窮或富裕,世界各國也得面對油價議題,同時還得處理雙生的商品價格議題。油價不能太貴,會傷害全球經濟復甦與貿易,同時讓部份產油國擁有石油這威風八面的武器;油價也不能太便宜,導致產油國的財政困境,進而引發政局不穩的產油國的內部動盪。

《經濟學人》這則外電認為油價上漲不是壞事,畢竟這意味著經濟曙光,但也別太擔心油價會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或導致停滯性通貨膨脹,因為石油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相較於1970年代是降低許多。

有的觀點必須提出,當人民錙銖必較油價波動時,要理解油價其實是可以被眾多力量與因素所影響的。若要降低這種力量,少用點油或是改變生活方式會是人民,這無權力者的重要工具。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上漲的油價暗示著全球經濟的希望,但油價也會限制經濟復甦嗎?

因令人喜悅的經濟消息與虛弱的美元,油價在6月1日星期一攀升至7個月的新高點,來到每桶68美元;儘管不及2008年7月高點的一半,68美元很可能仍比過去數十年更貴。某些經濟學者正再次討論「3位數油價」,某種程度是因為中國、印度與巴西等吞噬能源的新興經濟體,看似從景氣谷底回溫。長期而言,由於新興世界的需求與全球供給難以增加,油價可能會向上走。

消費者並未忘記2008年高油價的痛苦,當時每桶黑金高達147美元。在富裕國家,通勤者最為哀鳴,不僅是因為被迫負擔更多的薪水於通勤費用,也因為油價的變幻無常與狂飆陡升。隨著更高的油價推升運輸成本與能源帳單,通貨膨脹開始蠢動,車商也因為新車需求銳減而受到影響。油價忽然上漲,弄得消費者、企業與政府措手不及。

在許多貧困的國度,高油價帶來更大的困苦。對石油進口國來說,高油價嚴重破壞政府財政,因而削減其它的開支;對這些國家的消費者而言,油價與糧食價格齊揚影響他們的支出,導致多國的社會動盪。與油價同步,糧食價格最近再次緩慢地上漲。

若油價上漲阻礙全球貿易,許多窮困國家也會受到影響。對仰賴全球供應鏈,生產或裝配商品後販售到富裕世界的經濟體而言,揚升的運輸成本尤其令人討厭。就從柬埔寨到孟加拉僱用龐大勞工的出口導向企業而言,就感受到痛苦;但對某些貧困國家來說,最明顯的是石油出口國,他們從商品價格上揚中獲利。

高油價對總體經濟衝擊的主要憂慮是再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1973年石油危機後,高通貨膨漲與(經濟)生產下滑並存。考慮到富裕世界更廣泛關切通貨緊縮,目前似乎最不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首席經濟學者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與經濟學者喬蒂‧嘉利(Jordi Gali)2008年觀察工業化國家,特別是美國,對1970年代之後油價衝擊的反應。他們不相信高油價意味著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再次降臨,推斷通貨膨脹、失業率與生產對1980年代之後的1999年與2002年的石油價格勁揚並無太多反應。

部份的解釋可能是,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並非僅來自油價衝擊,尚包括其它的同步衝擊與決策者的錯誤。經濟學者爭辯,在歐洲與美洲的薪資較1970年代靈活(或許是工會較虛弱),這更能容易適應油價上漲。

就全體的總體經濟穩定性來說,世人或許不需那麼擔心油價上漲會帶來如1970年代的衝擊。但全球經濟必然遵循二次世界大戰來的常規,最終的復甦可能是緩慢且微弱的,所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最近決定延後減產是明智的:油價急漲至少會進一步擊潰消費者信心,與妨礙復甦。

-----延伸閱讀-----
油價翻轉?
通貨緊縮在亞洲引起關切
英國面臨食物價格高漲的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