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isks trade suicide

中國頂著貿易自殺的風險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

Ambrose Evans-Pritchard, 17 Jun 2009

說明:現在只要哪個國家好膽提出「購買國貨運動」,就立刻成為眾矢之的!美國已被砲轟,現在中國極可能跳入火坑。至於為什麼要跳入火坑,目前仍莫衷一是,修伯特仍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略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景氣刺激方案的成效應該是有疑慮的,再加上中國出口持續低迷,迫使北京當局必須採取行動挽救經濟與隨之而來的社會動盪。

此外,聯合中國兩報系在6月上、中旬不斷地報導「Chaiwan」,其源頭是韓國《朝鮮日報》記者宋義達的一篇分析「兩岸聯手追擊,韓企業將如何因應」,細看內容可發現重點是「Buy China, 購買中國大陸與台灣產品」,若中國市場至少是表象的自由市場,就不應該推動Buy China的運動
。換言之,就該篇報導而言,Chaiwan根本是和樂融融、自詡一家的購買國貨運動的包裝用語!

英國《電訊報》認為購買國貨的命令是頂著貿易自殺的風險,那台灣對於Chiawan就該謹慎為上,隨時注意可能的貿易戰爭方為上策。若是沾沾自喜,根本就是自掘墳墓!


北京發布刺激方案要「購買中國貨」的命令,實乃玩火之舉。

身為享有4
千億美元(單位下同)經常帳順差的世界最大出口國,與仰賴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經濟體,若中國觸發全球保護主義聯盟之戰,其將付出最昂貴的代價。
譯註:依據2008年的估計值,出口總值達1.53兆美元的德國是最大出口國,1.47兆的中國排行第二,但中國加計香港的0.36兆確實為全球第一(不過這種計法有問題)。更詳盡的排序資料請參閱圖片說明。

20090622_Export List.JPG 
單位:十億美元,多數國家2008年的資料仍為預測值。

美國「購買美國貨」條款無疑激怒了中國精英,而被後者稱為「毒藥」;但歐巴馬政權設法緩和國會山莊的過度舉動,無論如何,中國版更具現制性。

中國版規定除非取得特殊的豁免,否則禁止投資計畫購買外國的設備。雖然歐盟國家並未實施任何的「購買歐洲貨」條款,但中國該措施仍適用歐洲商品。無論歐洲風力渦輪廠商是否有在中國設廠,已經排除在50
億的風力計畫之外。

北京冒著與美國國會1930年通過史姆特─霍利關稅法案(US Smoot-Hawley Tariff Act)同樣災難性錯誤的風險。美國當時是貿易順差不斷提高的強權,正如同今日的中國。美國是那時全球開放體系的首要受益者。
譯註:通說的1929-1933經濟大恐慌,很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史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導致後續的全球貿易保護大戰。如今,中國應不至於傻到真的完全推動「購買中國貨」法令。

藉著課徵關稅,華盛頓當局觸發大規模的報復。雖然無人能逃過接踵而來的經濟大恐慌(the Great Depression),但影響程度是不同的。比起其於地區,美國的生產遭受無與倫比的嚴重衰退;英國因(大英)帝國特惠關稅的貿易集團得以較佳的姿態度過危機。

譯註:大英帝國幅員廣大與人口眾多,幾乎等同於現在的大英國協。換言之,英國能稍稍躲過經濟大恐慌是因為大英帝國本身就是生產者與消費者。回望當前的中國,勉強稱得上重要的生產者,卻不是名列前矛的消費者。這就是中國受制於美國與歐洲國家的真相,若市場不復甦,中國只能繼續淌血救內需。

中國的舉措讓人心神極度不寧,證實了我們長久以來的憂慮,亦即中國政府嚴重擔心日益高漲的失業問題,以致於採取自殺措施。這事件不會帶給「中國復甦戲碼」信心。

4月份出口值下滑26%,進口額滑落幅度也所差無幾。從內需到外需並沒有真正的重新平衡,中國仍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其過剩商品淹沒世界,出口正在通貨緊縮。中國「購買中國貨」站不住腳,西方到某個時刻將群起反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