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TaiwanOnline」,http://www.taiwanonline.cc/phpBB/viewtopic.php?f=35&t=1105

Think Again: Asia's Rise
再想一想:亞洲崛起
外交政策,The Foreign Policy
裴敏欣(Minxin Pei), July/Aug 2009

第四部份:「亞洲在創新將領導世界」

我們有生之年見不到!
若僅觀察亞洲發明家獲得美國專利數量的大幅成長,美國看來在創新戲劇性地衰退。舉例來說,1978年僅獲得13件專利的韓國,2008年取得8,731件;日本2008年獲得近37,000件。某項研究認為美國在創新領域排行第8,落後新加坡、韓國與瑞士,這似乎是強烈的警訊。

借用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說法,美國科技領導地位淪亡的說法是極其誇大的。儘管諸如日本與韓國等亞洲先進經濟體正拉近鴻溝,但美國的領先幅度仍大。美國發明家在2008年獲得92,000項美國專利,相當於韓國與日本總和的兩倍。亞洲兩大巨人:中國與印度則瞠乎其後。
譯註:保羅‧甘迺迪的《大國興衰》認為科技實力是決定大國興衰的決定性關鍵。台灣企業部分企業積極投入創新與專利事業,冀望藉此提高產業鏈的價值。但美國在這領域仍佔有絕對的優勢。

亞洲正傾注資金於高等教育,但亞洲的大學在短時間內將難以贏得學習與研究的領導地位。世界前10名的大學都不在亞洲,20名內僅有東京大學。過去30年僅8位亞洲人贏得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其中7位還是日本人。該區域層級制度(hierarchical)的文化、中央集權的官僚系統、虛弱的私人大學,與強調死記學習和測驗等,將會困住複製美國最傑出研究機構的努力。
譯註:作者裴敏欣應該是用「國籍」判定諾貝爾獎得主,因此所謂的華裔或其它族裔的美國籍人士仍被視為美國人。

即使亞洲大肆吹噓的數量優勢也沒那麼要緊。推測中國每年主修工程的(大學)畢業生有60萬,印度則有35萬;美國僅7萬是遠遠落後的。儘管數量顯示亞洲在創造腦力(brainpower)的優勢,卻完全是錯誤的。半數的中國與2/3的印度工程畢業生僅有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 相當於專科畢業)。若考量品質,亞洲的優勢也消失了。被廣為引用的麥肯錫全球機構(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05年調查報告,多國籍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認為僅10%的中國工程師與25%的印度工程師「堪用」(employable),而美國工程師的比率為81%。

後記:修伯特認為這篇是裴敏欣省思亞洲系列文章的關鍵,因為亞洲擁有的就是無窮盡的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的素質就是決定亞洲未來的樞軸。台灣的高等教育正面臨文中表列問題

1. 層級制度的文化:若擴大到社會經濟層面,台灣已經有階級流動困難的跡象;
2. 中央集權的官僚系統:5年500億,打造世界頂尖大學不就如此;
3. 虛弱的私人大學:台灣學術重鎮皆為國立大學,私人的研究成果遠不如國立;
4. 強調死記學習和測驗:君不見到了大三還要上補習班惡補,填鴨教育延伸到大學。

當然,上述只是類似問題中最顯著的幾項,受到家父長文化、官大學問好、頂尖指標、科學至上等文化影響的台灣高等教育,似乎越來越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不知道麥肯錫報告有沒有提及台灣工程師的「堪用」比率,也不知道2005年到2009年的堪用比率是否又下降了!

若不改革當前的教育與文化,台灣的創新之路還遠著呢,台灣的產業也將停留在「什麼都大」的階段。不僅台灣,面臨同樣危機的亞洲各國,必須細細思索教育與文化,真正邁向創新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