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59294/IssueID/20110319
低投票率之外的蔡英文現象(余家哲 李政鴻)
2011年 03月19日

馬團隊深信高投票率有利於藍,民進黨從2009年迄2011年立委補選一路勝利的「蔡英文現象是低投票率造成」,並以量化分析佐證馬團隊之深信,據以推動總統、立委二合一選舉。林濁水以「蔡英文現象無關低投票率」反駁馬團隊論點,1992年迄今6次立委選舉和2次總統大選結果可資證明,指出制度性原因和長期趨勢才是關鍵。然而,馬團隊不僅將蔡英文現象與低投票率劃上等號,也把綠營選民簡單標為「政治選民」、藍營選民標為「經濟選民」,更直接把蔡英文的兩岸態度視為勝選關鍵,這是嚴重的錯誤判斷。馬團隊不檢討自身的施政和政策,反倒要依恃誤判來制定勝選策略,恐怕會輸的不明不白。

首先,民進黨戰果有「北部回溫、中部加溫、南部沸騰」的區域特質: 
一、鄭文燦58天奇蹟得票數較彭紹瑾(2001)少7千票,更較呂秀蓮(1997)少約3萬票,卻多出鄭寶清(2005)近4萬票,林聰賢更是首次在宜蘭縣長選舉得票超過13萬,顯見北部「回溫奇蹟」。 
二、蘇嘉全在大台中的得票數近70萬,敗給執政9年的胡志強2.5%,較往年民進黨縣市長層級約50萬票多出約20萬,僅略少於陳水扁(2004)1萬票,中部已然「加溫」。 
三、陳菊和賴清德在南二都得票數約陳水扁(2004)9成,曹啟鴻首次在屏東縣長選舉得票超過25萬,蘇治芬更拿下約6成5選票,民進黨在南部直轄市、縣市長層級得票數(得票率)都創新紀錄,南部選情「沸騰」。 

簡言之,上述直轄市長、縣市長選舉結果,都反駁馬團隊深信「蔡英文現象是低投票率造成」,部分區域的低投票率倒讓民進黨獲得更多選票,雖無法否定綠營基本盤的內在剛性,但意味有比綠營基本盤更多的選民,或者可說「中間選民」在2008年之後願意票投民進黨。選舉研究也需要調查新增選民的來源和動向,例如年輕人、新移入人口等,方能更完整解釋選舉結果。 

「穩定選民」求安定
其次,藍營基本盤政治冷漠的內在結構,是藍營支持者多為經濟選民所致的論點禁不起實證檢驗。舉例來說,約佔3%總選民人數的「女性、30~50歲、專科學歷者」,幾乎是一面倒的藍營支持者,無論選情冷熱總有一定投票率,甚至不低於其他群體,他們希望襁褓到求學階段的孩子們能在穩定發展之環境茁壯,因此他們首選「穩定」,也較容易支持訴諸百年老店與和平穩定的國民黨。這種特質的藍營支持者並非是「經濟選民」,貼切的形容是「穩定選民」,力求維繫他們所成長的、延續到下一代的安定環境。換言之,用政治選民和經濟選民簡單二分綠營和藍營選民是有疑義的,用此推論投票率與藍綠得票更有疑問。

最後,蔡英文要率領民進黨贏回台灣,毫無疑問需要贏得中間選民和泛藍選民的支持,部分關鍵議題已呈現在蔡英文「我聽見台灣的聲音」參選演說,也確實要面對中國崛起的現實,一起與人民合作,尋找最有利於台灣‧東亞‧全球人民的可行之道。若存在能檢討施政和政策、不致誤判的馬團隊,與帶領民進黨浴火重生的蔡英文針對關鍵議題實質辯論,是台灣選民共同的期待,也是東亞各國所樂見的。 

余家哲為正修科大兼任助理教授、比得利民調公司研究員;李政鴻為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後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