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781860#781860

Russia's ailing economy, Red square blues
憂鬱的紅場:俄羅斯虛弱的經濟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Jun 4th 2009

說明: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可望築底,人們似乎又在風險降低的情況下將眼光轉向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與印度。俄羅斯呢?因能源榮景而盛況空前的俄羅斯彷彿消失在投資者的腦海。《經濟學人》提出警告,即使油價近日來到每桶70美元,若俄羅斯不積極發展能源經濟之外的經濟,紅場(象徵俄羅斯)仍是憂鬱的。

對於仰賴單一產業,或是出口產業的經濟體而言,通常比多樣化與龐大內需的經濟體更容易受到危機的衝擊,例如台灣曾受到科技泡末的轟炸,目前又受到美歐與中國市場衰退的雙重重擊;能源與原物料大國,近幾年的起起落落更可以說明經濟單一化的危險性。

俄羅斯該如何多樣化經濟?《經濟學人》的建議是做好基礎建設,包括完善獨立的法律系統、更完整的政治與經濟政策等,有良好的投資環境,較容易發展多樣化的經濟。若俄羅斯繼續仰賴能源,好日子是不會太久的。


俄羅斯無法脫離石油而多樣化經濟,這將會折磨著克林姆林宮。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相較於中國與印度,俄羅斯這仰賴能源的新興經濟強國,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而受創極深,特別是油價與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波動決定了經濟的起落。若無法在能源經濟之外另闢一片天,俄羅斯的經濟前景頗為悲觀。

不久前,俄羅斯洋洋得意地將自己與巴西、印度和中國視做「金磚四國」(BRICs)之一,這些新興經濟巨人遠比富裕國家發展的更迅速。然而,現在談論刪除俄羅斯的「BICs」更有意義,隨著2009年首季GDP銳減近10%,俄羅斯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擾亂與折磨俄羅斯克林姆林宮的政治巨頭。擾亂是因為,他們到去年秋天仍將經濟危機是為西方的問題,俄羅斯不會受到損害。然而,石油市場的崩潰顯示了俄羅斯多麼仰賴天然資源的好價格。無論是2000-08年當政的普丁(Vladimir Putin)或繼任的麥德維夫(Dmitry Medvedev)總統,根本沒有多樣化經濟;事實上,目前更依賴石油與天然氣。政府完全無法創造一個法律的與政治的基礎建設,來支持商業與企業活動。
譯註:克林姆林宮對於俄羅斯,如同白宮對於美國,媒體經常用元首的辦公所在地代表該國的中央政權。因此,我們常聽到台北、東京;白宮、中南海等的說法。

克林姆林宮或許不怎麼在乎上述缺點,特別是油價又攀上每桶70美元。然而,即使這種價格仍非常擔憂,因為已經無法達成普丁上台時與選民的交易:普丁保證提高生活水準,換取普通的俄羅斯人接受控制媒體、作弊的選舉與滑落至獨裁政府。俄羅斯人已經受到後者的拖累,生活水準卻沒獲益。普丁掌權後的高通貨膨脹率與國內生產毛額(GDP)銳減,導致實質所得下滑。
譯註:拿自由民主換取經濟成長!我想,這部份值得深入研究。

為什麼這沒有帶來更多的抗議?部分原因是,克林姆林宮緊握權力,另一部份原因是許多俄羅斯人在好年冬增加儲蓄,尚未感受到經濟衰退的全數衝擊。此外,信仰「好沙皇」(tsar, 此處指獨裁者)與指望政府的程度低,意味著不大會責備麥德維夫總統的普丁總理。

過去幾個月,克林姆林宮也試圖展現友善的一面。在記者「沒有討好任何人」的基礎下,總統麥德維夫首次接受反對派報紙《新報》(Novaya Gazeta)的專訪;然而,麥德維夫理解非政府組織對他多所批判。麥德維夫在4月份於倫敦向歐巴瑪總統喝采,並邀請他7月訪問莫斯科。

問題在於,這尚未帶來任何改變。第二次虛偽的審判尤柯斯(Yukos)石油公司的前總裁柯多爾柯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只是嘲弄司法的獨立性。與美國交好,在俄羅斯的表現為認知到過去的錯誤,與為克林姆林宮的自信辯護,特別是喬治亞議題。

目前沒有強硬派的普丁,與自由派的麥德維夫之間不和的跡象。事實上,這兩個人的差異主要是風格(style)。麥德維夫就任總統1年後,僅12%俄羅斯人認為他在執政,超過30%的人則認為普丁仍掌權。普丁曾暗示,他可能在2012年重返另外的2任6年任期總統。
譯註:麥德維夫請參閱〈全球10大年輕政治領袖〉的第10名,照片的左側是普丁。

北極熊何去何從

克林姆林宮的危險將不是失去控制或崩潰,導致毀滅性的戰鬥,因為普丁牢牢地掌握著權力;危險也不會是俄羅斯破產,一如蘇聯的1980年代末期或葉爾欽的1998年。3,8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意味著有足夠銀彈度過危機,然而,若沒有法律、政治與經濟的改革,俄羅斯很可能陷入經濟停滯。俄羅斯揮霍著油價榮景,無所事事的代價極可能迫使俄羅斯進入油價市場變幻莫測的不幸境地,普丁與麥德維夫不應再犯同樣的錯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