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TaiwanOnline」,http://www.taiwanonline.cc/phpBB/viewtopic.php?f=35&t=1101

再想一想:亞洲崛起
外交政策,The Foreign Policy
裴敏欣(Minxin Pei), July/Aug 2009

圖檔
晨曦照耀的上海。修伯特認為多數人會想東亞或中國將會冉冉升起,但有沒有人想過,這也意味著如旭日躍昇般的東亞是非常脆弱的呢!

第三部份:「亞洲資本主義較有活力」

才沒有呢。隨著美國因華爾街帶來衰退,歐洲經濟因福利國家和較無彈性的勞動市場而衰退,多數亞洲經濟體有不錯的情況。這讓人很容易說:透過國家策略性干預、企業的長期思考、爆發的人民物質慾望等無縫接合,亞洲獨特的資本主義品牌將超越貪婪的美國模式,或保守的歐洲版本。

但想想當前全球成長最快的亞洲經濟體與明顯的例外日本,幾乎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他們顯而易見的活力來自亞洲資本主義的神祕成功樣式。答案是更世俗的:該區域的活力歸功於強健的基礎(高儲蓄率、都市化與人口結構),和自由貿易、市場改革與經濟整合帶來的好處。亞洲相對的落後在某種意義是種福份:低很大的起點,讓亞洲國家成長更迅速。

亞洲資本主義確實有3樣獨特的特徵,卻不必然帶來競爭優勢。首先,亞洲國家藉著工業政策、基礎建設投資與提高出口來干預經濟。但這是否讓亞洲資本主義更有活力,依舊是懸而未解的謎題。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d)1993年經典的研究《東亞奇蹟》(The East Asian Miracle),沒有發現國家策略性干預與東亞成功的相關證據。其次,家族控制的企業集團與國有企業等兩類型公司,是亞洲商業的地標。儘管這類企業股權結構讓亞洲大企業免於美國企業的短期操作(short-termism),卻也讓他們自外於股東和市場壓力,導致亞洲企業較不用負責、較不透明與較少創新。
譯註:第1點的爭議仍然持續的;第2點看看台塑王國的紛爭就可理解,內耗必然會減損繼續發展的動力。

最後,亞洲高儲蓄率提供巨大的在地資本,確實刺激經濟發展;但亞洲儲蓄者卻令人同情,因為政府提供的社會安全網不足,才讓他們儲蓄。亞洲政府透過抑制金融(低利率與少得可憐的利息)懲罰儲蓄者,並藉著補助資本(典型手法是低借款利率)來獎勵生產者。表面上是亞洲優點的提升出口,看來也被高估。亞洲中央銀行將大量出口順差投入低產出和美元為主的資產,這將會因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造成的長期通貨膨脹壓力,而減損大部分貿易順差的價值。
譯註:第3點高儲蓄率與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說明「亞洲的一般人民,亦即小民,是被東亞亮眼的經濟發展所榨壓的一群人」,企業界能以極低的資金成本透過政府介入與政商關係獲取高額利益,小民的辛苦錢卻只能勉強應付通貨膨脹的消耗,這也顯示東亞強調「關係」的社會的不公平面。台灣,必須走出這種困境,讓台灣人民都能均霑利益,打破政商階級與小民階級的藩籬,才是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長存之道。另外,東亞外匯存底最悲慘的例證就是中國,雖然擁有大量的美元資產,卻僅能嚷嚷而無法善用龐大的資金,大不見得就能發揮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