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鄰為壑,正是中國經濟刺激方案對鄰邦的寫照!
許多人聽到中國政府投入數千億美元振興經濟,或是看見中國經濟的復甦徵兆時,莫不高興萬分,彷彿個個都買了千萬的上海股票。然而,這種復甦極可能是以鄰為壑,透過不公平的補貼讓中國企業擴張產能與壓低價格,擊潰產業競爭的對手,而這些對手幾乎都是中國的鄰邦。
中國政府為了保衛象徵創造足夠就業機會與社會安定的8%經濟成長率,已經宣布投入超過6千億美元的景氣刺激方案,這筆錢的一大部份透過銀行融資給國有企業或相關產業,期盼能讓這些產業度過全球經濟衰退的陰霾。問題在於,如果不少國有企業或相關產業理應倒閉或縮小產能,卻因為「政治力量」的介入而獲得貸款,甚至是大肆擴張,這不就是變相的不公平商業競爭?其它競爭對手情何以堪?是否全球要競逐新一波的成本戰爭?
我想,會有不少人說反正「市場機制」會修正,最後中國也將會因為壓低成本而付出代價。然而,對龐大的經濟體與手握巨額資金的國家來說,根本不會在乎損利的問題,北京所關注的核心是「能否達成8%的經濟成長率」!換言之,中國不斷以「政治力量」介入「經濟活動」,現在更將以龐大的力量穿透國界,影響到其它國家的競爭對手。那麼,誰能不在乎呢?而這篇文章正指出這個因素,將增添亞洲其它國家對工業與價格的恐懼:這個恐懼源自於中國。
-----我是外電的分隔線-----
Signs of recovery in China's workshops raise fears for Asian industry and prices
中國工廠的復甦徵兆,提高亞洲工業與價格的恐懼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Leo Lewis, Asia Business Correspondent, May 5, 2009
6千億美元的貨幣與財政刺激下,中國這世界工廠的製造業突然從9個月的衰退中復甦,但亞洲各國的工業將可能因此處於危險境地。
上海與香港的貿易商將5月4日的製造業數據,視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的明確復甦徵兆。創造了新的就業,產量回到正向的展望,而各產業在4月份都接獲新訂單。這與去年底的景象呈現強烈的反差,當時成千上萬的工廠關閉,2千萬的客工被解雇。
採購經理人指數屬於同期指標,能反映當前的工業情勢,高於50意味著經濟擴張,低於50則是經濟收縮。(Source: CLSA)
香港里昂證券的4月份(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的顯著反彈意味著製造業的復甦。PMI是許多投資人密切觀察的月報,比北京的官方數據更令人信服的工業現況的速寫。
工業經理人的調查顯示,指數微幅反彈到去年7月以來首次的50以上。不足50意味著生產量的緊縮,例如3月是44.8;超過50標誌著擴張。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復到50.1,要歸功於中國龐大的刺激方案。根據里昂證券的分析,由創紀錄的銀行放款支持,中國用於避免國內生產毛額低於政治敏感的8%成長率的手段發揮效果。
上圖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下圖是香港里昂證券調查的採購經理人指數。
報告提到,「中國政府在刺激投資極為成功,再加上出口訂單急速回溫,推動4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到正向。」報告補充道,政府的支出應該會讓未來幾個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在50以上。里昂證券的報告,回響中國國家統計局週末發布的官方調查:顯示4月份攀上象徵(擴張)分水嶺的50。巴克萊資本(Barclay Capital)的經濟學者表示,這2份報告支持中國經濟恢復景氣的樂觀觀點。
然而,中國的刺激方案可能對該區域的它國帶來嚴重後果。儘管股票市場興奮地迎接這數據,某些分析師相信北京急切回到2位數的經濟成長,可能對其它亞洲國家創造新的問題。
里昂證券首席經濟學者艾瑞克‧費雪維克(Eric Fishwick)表示,中國國有企業逆勢增加資本支出的速度,與投資的品質可能對該區域製造問題。這類反週期的投資並非新鮮事,但在中國的規模與範圍可能製造問題,因為產能的增加,可能會讓該區域的市場力量迫使產能縮小。
費雪維克表示,「面對價格滑落仍增加額外的工業產能會毀滅價值的,這不僅對中國商人如此。中國的(工業產能)規模能製造全亞洲毀滅利潤的通貨緊縮壓力。」他補充道,全球經濟衰退或迫使許多企業倒閉,但只要政治而非經濟決定大筆資金投入國有企業,中國就不會有這種倒閉。亞洲其它地區的重工業位在「極度危險的處境」。
艾瑞克‧費雪維克,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學與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Source: CLS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