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與媒體對抗」,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772751#772751

說明:「印度洋風雲」系列報導,取材自Kaplan, Robert D. 2009. "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 Foreign Affairs, 88(2): 16-32. 因為牽涉到版權問題,修伯特遂根據原作修訂,改寫成適合台灣人理解「印度洋」的版本。此為第二部份,探討印度與印度洋。

根據原著,本系列將分成五個部份
1. 21世紀的新舞台,
(Socialforce) or (Pixnet)
2. 神象掃千里
3. 神龍來擺尾
4. 翔鷹挽狂瀾
5. 龍象鷹共舞的未來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印度洋不僅是貿易史的重要航道,人類從東非擴張到大洋洲也是沿著印度洋沿岸,可見印度洋對人類的重要性。(Source: Andaman)

印度洋的貿易史

玩過「大航海」系列遊戲的人應該都熱愛威尼斯吧,這個縱橫中世紀的海上都市,憑藉著與遙遠東方的貿易而成為霸主。威尼斯人掌控印尼與馬來亞、麻六甲、印度半島、紅海、中東到威尼斯航路的末端,也就控制西歐人為之瘋狂的香料。15世紀末有「無論誰是馬六甲之王,都將手掐著威尼斯的咽喉」之說。西歐地理大發現的主要動力,是為了打破地中海東岸和阿拉伯商人的壟斷,尋找新的香料之路。

印度洋季節風(又稱信風,比愛情還可靠)的高度可靠性,讓印度洋早已成為東方與西方最經濟的交通航路,運送著香料、乳香、寶石和紡織品等貨物。寫過《食物的歷史》和《我們人類》的歷史學者菲力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認為海洋比路地航路更為重要,因為海洋能經濟地攜帶更多的商品。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歐亞非大陸的海洋與陸路交通線,從爪哇(Java)到歐洲的香料航路,讓威尼斯與隨後的西歐海洋霸主贏得無數財富。當然,圖片仍漏掉幾條小絲路,包括大理到緬甸、南波斯高原和草原之路等陸路通道。謎之聲:因為圖片是絲綢之路阿。

當代的印度洋貿易

全球化時代,海洋扮演更重要的貿易航路角色,全球貿易的90%與石油運輸的65%都透過海洋航路;同時,便宜方便的貨櫃和油輪運輸,也與全球化相得益彰。目前,超過半數的貨櫃海運要穿越印度洋,70%的石油產品運輸也是通過印度洋,從中東連結到太平洋。

印度洋運輸的主要航道包括亞丁灣、曼德海峽、荷姆茲海峽與麻六甲海峽等。最關鍵的是後兩個,全球有40%的貿易通過麻六甲,而40%的石油交易經過荷姆茲。隨著全球能源增加大幅增加,2006年到2030年25年間需求將增加45%,尤其是半數來自中國和印度,讓印度洋越來越重要。根據推估,中國在2020年每日需進口730萬桶原油,高達沙烏地阿拉伯計畫產量的一半,其中85%要通過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

仰賴印度洋的印度

印度位於印度洋的北方中央,意味著她更仰賴印度洋的海洋貿易。印度龐大的人口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加上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產量無法自給自足,使得新德里必須隨時注意能源安全。印度的石油消費將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同時,印度總能源需求的33%來自石油,而65%的石油仰賴進口;天然氣在2003年之後也需要進口,環繞印度洋的南非、卡達、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是最主要的進口國;印度目前每年約進口5千萬公噸的煤炭,莫三比克是最主要供應國,也從南非、印尼和澳洲等進口。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2006年,印度的能源組成。佔半數來源的煤炭缺少5千萬公噸,近65%的原油仰賴進口,連天然氣在2003年後也從印度洋國家進口。隨著經濟蓬勃發展,與人口不斷增加,印度越來越仰賴進口能源,意味著這個國家需要保護航路的遠洋海軍。(Source: EIA)

有趣的是,需要大量石油與能源進口的主要經濟體,都位於中東的東方,包括印度、中國、台灣、韓國與日本,這些國度共享印度洋航路,後面四國更是需要麻六甲海峽、南中國海與台灣海峽。當這些國家共享一條路徑,卻在政治與經濟持續競爭,誰有能力壟斷或主導這條路徑就至關重要。更有趣的是,連結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亞洲地中海
(請耐心等待修伯特‧魚看世界系列),可供航運的通道只有寥寥數個,暗示著這些國家必然會發展強大的遠洋艦隊。

西眺阿拉伯海

國際關係的運作邏輯是利益至上,不存在白吃的午餐與永遠的朋友或敵人,正因為這種邏輯,讓主要國家的互動顯得撲朔迷離。當我們提到印度的西側鄰居,絕大多數人腦海浮現的是巴基斯坦、印巴戰爭或核武危機等,從而忽略更微妙的區域競逐。

媒體視野中的伊朗兼具多重身份:小布希的邪惡中心、石油大國、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大本營、南亞與中東的陸橋、歐洲人恐懼的飛彈來源、以色列的頭號敵人、核子擴散的秘密基地等。沒錯,這些角色重要到定期成為國際頭條,但印度政府反而認為伊朗是好朋友呢。印度與伊朗在2005年簽署數十億美元的合約,後者將從2009年持續25年每年供應前者75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也積極討論建設穿越巴基斯坦的油氣管線,印度也協助伊朗發展阿曼灣的查巴爾港。這表示印度將伊朗視為對付巴基斯坦的戰略後方。

伊朗之外,印度與波斯灣阿拉伯國家長期享有密切的經濟暨文化關係,有350萬印度人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與阿曼等波斯灣委員會的成員國工作,一年可匯回印度40億美元的外匯。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孟加拉灣東側的安達曼海,印度的安達曼群島與尼古巴群島控制麻六甲海峽的印度洋出口,同時遏制中國駐軍的緬甸伊洛瓦底江口。這兩個群島位在地圖左上方的兩格。(Source: Wiki)

東望孟加拉灣

我想多數人會認為東南亞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本質上屬於儒家文化圈。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除了越南之外,其餘東南亞國家在歷史上受到印度的影響更大,更遑論歐洲人的長期殖民。隨著中國經濟圈往南擴張,印度也在1990年代推展「東望政策」,意圖在東南亞區域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而東南亞國家也樂得讓中國與印度,加上美國和日本在東南亞發展。

然而,緬甸是印度東望的核心,因為緬甸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鋅、銅、鈾、木材與水力等天然資源,中國又早已大量投資緬甸,所以民主印度並沒有唾棄緬甸獨裁的軍事執政團,反倒是積極強化與緬甸的關係。印度希望建立東西向的道路與能源網,連結伊朗、巴基斯坦和緬甸。

印度尋求提高在伊朗高原和暹邏灣的影響力,在某種程度與歷史意義來說,其實會讓人聯想到大英帝國印度總督的印度洋管轄區。或許,恢復英國女王皇冠上那顆閃亮鑽石的頭銜,是印度這崛起強國的夢想吧。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地圖中的白點就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荷姆茲海峽在該港的西面。印度擔憂中國藉著瓜達爾港控制荷姆茲海峽,因此協助伊朗建設鄰近的查巴爾港。(Source: Wiki)

荷姆茲困境

印度的強國夢想,也落實在海軍的建軍,印度海軍不滿足於擁有155艘軍艦,預計在2015年前組建3艘核動力潛艦與3艘航空母艦。刺激印度發展海軍的直接因素,是1990-91年波斯灣戰爭時,印度海軍沒有從伊拉克與科威特撤僑的能力。

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荷姆茲困境」。戰略學者默漢‧馬力克認為,印度石油進口依賴的荷姆茲海峽,過於接近巴基斯坦的莫克蘭海岸,當中國積極協助巴基斯坦在此發展深水港瓜達爾之際,印度必須擴充海軍維持交通安全。同時,印度協助伊朗發展阿曼灣的查巴爾港,重要意涵就是反制瓜達爾。(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bertYu 的頭像
    HubertYu

    修伯特‧魚看世界

    Hubert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